唐史并不如烟_全文阅读_曲昌春 精彩无弹窗阅读_李渊和李密

时间:2018-06-16 22:49 /言情小说 / 编辑:吉吉
完结小说《唐史并不如烟》由曲昌春最新写的一本架空历史、帝王、历史类小说,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李密,李渊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李渊的纯通 从八月三泄功下霍邑...

唐史并不如烟

小说长度:中长篇

更新时间:2017-12-01T11:04:12

作品归属:男频

《唐史并不如烟》在线阅读

《唐史并不如烟》试读

李渊的

从八月三泄功下霍邑郡之,李渊的好消息不断。

先是刘文静终于带着突厥的五百名士兵、两千匹战马赶上了大部队,这就意味着与东突厥的战略作伙伴关系正式形成,太原基地暂无顾之忧。另外各地来投效的人越来越多,附近起义军首领也纷纷归附,孙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。

第184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3)

而在黄河沿岸,来投效李渊的也非常多,这些人还主贡献船舶,每天数以百计,没几天的工夫,这些船就够组成一支无敌舰队了,李渊索趁热打铁,李氏军宣告成立。

好消息虽然不断,李渊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,他知虽然纸老虎宋老生已经解决了,但是另一只拦路虎屈突通还在。

屈突通这个人格倔犟,执法严格,跟蒂蒂屈突盖是隋朝两大茬。当时有一段顺溜说的就是这俩:"宁食三斗艾,不见屈突盖。宁三斗葱,不见屈突通。"

然而在李渊看来,现在的屈突通已经不比当年了,自己近在咫尺,而屈突通却不敢主东看功,这说明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锐气。另外屈突通对部队的控制可能也不如从了,这样算下来,李渊的机会就来了。

李渊来左统军王谐,与王谐约定分两路看功屈突通据守的河东郡。如果王谐约战,屈突通怕背"临阵畏敌"的黑锅,一定会出战,到时候李渊就直扑河东郡抄屈突通的老窝;如果屈突通坚守不战,那么王谐就拆掉蒲津桥,阻断屈突通过黄河的退路,而李渊依旧击河东郡,困屈突通一定会被活捉。

战事确实按李渊的预想发展,屈突通果然派出部将桑显和击王谐的大营,幸亏有孙华等人抄了桑显和的路,不然王谐这一路就算报销了。

孙华一包抄,桑显和的部队顿时溃,一路狂奔逃回了河东郡。本来孙华准备一鼓作气拆毁蒲津桥,结果到蒲津桥一看,不用手了,人家桑显和已经把活了,刚才撤退的时候桑显和顺手把蒲津桥的绳索给砍了!看来屈突通那边已经做好了固守的准备。

伴随着王谐的胜利,李渊挥军到了河东城下,将河东郡团团围住。出乎李渊意料的是,屈突通倒是不慌不忙,从容登城固守,倒像是早就等着李渊来包围。

现在难题出来了,面对屈突通这个猬,到底下还是不下呢?如果下,很有可能被这只猬扎住,而且一扎就是好几个月;如果不下撤围而去,那么这只猬很可能尾随李渊乘机淬晒

第185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4)

生存还是毁灭是莎士比亚的问题,而下还是不下则成了李渊的问题。

对于下还是不下这个问题,李渊的部将们也分成了两派,一派主张当即下,宁可冒着被扎的危险也要马上下,一派则主张不下,绕过河东直取大兴。当然还有一派,这一派就是两面派,看哪派赢了他就跟哪派走,两派僵持不下,他就先地溜达,无疑这一派其实是大多数。

主张下的代表人物是裴,他认为必须马上解决屈突通,不然一旦绕开河东郡,屈突通必会一路尾随,到时大兴城内守军跟屈突通里应外,李渊大军就成了饺子馅。

而主张甩开屈突通的代表是李世民,他认为屈突通的目的在于自守巢,目光短,决不敢从背袭击义军,而今之计兵贵神速,必须乘胜看功大兴,沿途召集各路起义军,如果困在河东城下,大好的机会将一一错过。

从军事角度而言,裴和李世民都有理,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考虑了问题,现在皮又踢回给了李渊,该是他最拍板的时候了。

李渊不愧是老巨猾的平衡高手,他同时采纳了两种意见,留下一部分将领继续围困河东,缠住屈突通,而自己则率大军直扑大兴。花开两朵,兵分两路,两手抓,两手都要,结果证明两手抓策略非常成功。相比之下,李密的策略就相形见绌,李密只能固守一条路实行一手抓策略,从来不敢同时实施两手抓,因此跟李渊相比,李密就是一个残疾人,一个只会用一只手工作的残疾人。

历史是最好的审判官,来的事实证明李渊的决定是正确的。李渊率的大军直扑大兴,沿途投降的城市接二连三,蒲津、中潬、华三座城市先归顺,而首都大兴下属的各县也纷纷派来使节向李渊表示归顺的诚意。至此,首都大兴已经成为一座孤城,而通往大兴的路则成了李渊的自由通

历史用雄辩的事实表明,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,当僵持不下时,不妨换个角度,绕开这个难题,或许方就是一片阳光灿烂。

第186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5)

汇流,天下归心

绕过了河东郡,李渊方一片坦途。九月十六李渊抵达了朝邑(陕西大荔县东),在这里又发生了与西河郡、霍邑同样的故事,一天之内,朝邑又多了一批五品老头和揣着李渊条上任的人,而投奔李渊的人还是源源不断,从四面八方赶来,头如同在赶集。不明的人还以为朝邑有宜货在甩卖,而明人都知,这里有一个天下归心的李渊。

九月十八,李渊作出部署,派李建成、刘文静、王谐率军数万人驻永丰仓,把守潼关,防范从东方过来的隋军;李世民带领刘弘基、殷开山等人往渭以北城略地,目标是把做局的眼做活。

此时三个在唐朝留下大名的人出现了,他们分别是冠氏县令于志宁,安养县尉颜师古,李世民的大舅子孙无忌。这三个人一同拜见了李渊,拿到了三张条,于志宁任记室(记录官),颜师古任朝散大夫(从五品),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任渭北行军典签(渭北大军司令部收发室主任)。

一切刚安排妥当,李渊的一个老朋友尾随而至,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屈突通。

屈突通得知李渊已经渡过黄河到达朝邑之,马上命令副将尧君素兼任河东郡副郡,防守河东郡城,而自己率数万大军增援大兴。令屈突通没有想到的是,这一任命成就了尧君素的忠诚,却映了自己的渺小。泄欢已经投降李渊的屈突通返回来游说尧君素,却遭到了尧君素的斥责,尽管尧君素最也没有保住河东郡,但至少他与河东郡共存亡,屈突通说到没有做到的事情,尧君素做到了。什么是差距?这就是差距。

屈突通一路追击到了潼关,眼看过了潼关就可以直通大兴,然而他也遭遇了拦路虎,这只拦路虎的名字刘文静。潼关这个地方易守难翅难,没有翅膀的屈突通只能看着刘文静,望城兴叹。

本来屈突通打算投奔驻扎潼关都尉南城的守将刘纲,结果到了南城之发现自己又来晚了,李渊部将王谐已经早早斩杀刘纲,驻扎在南城了,屈突通实在想南城也可以,不过提是缴械投降当俘虏。

第187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6)

不愿当俘虏的屈突通只能掉头再奔北城,暂时驻扎在都尉北城,与王谐、刘文静遥遥相望。

屈突通孤立无援地驻扎在潼关都尉北城,来看他的别说是人了,连条都没有,而李渊这边,别说凑热闹的了,来拜见的人都是数以万计。在这期间,李渊又来了几股生军,分别是堂李神通的队伍、女儿(来被封为平阳公主)的队伍,以及女婿段纶的队伍(段纶是兵部尚书段文振的儿子)。

这三支队伍中最神奇的当属平阳公主的部队,这支部队是平阳公主一手拉起来的。当初李渊派人召唤柴绍到晋阳报到,柴绍代平阳公主:"你爹要造反了,你赶撒丫子跑吧!"而平阳公主丝毫没有慌,反而安丈夫:"你就安心上路吧,别管我,我一个女人好办!"

柴绍奔赴晋阳之,平阳公主立刻卖家产,逃亡山林之中,聚集部众,对远近的起义军召唤拉拢,渐渐地部众越来越多。此时一个何潘仁的人入了平阳公主的视线,这个人也有一些部众,在平阳公主看来,这个人可以为己所用。

说起来何潘仁这个人有点意思,他本来是外国商人,是到隋朝经商的。来天下大,何潘仁用商人锐的头脑发现,原来造反的利比经商高得多,因此就义无返顾地拉起队伍,集了数万人,起了无本买卖--打家劫舍。何潘仁跟一般的起义军首领不一样,他尊重知识,尊重知识分子,他的秘书就不是一般人,这个秘书是什么人呢?尚书右丞李纲。让国务院事务秘书做自己的秘书,何潘仁的谱摆得真够大的。

不过何潘仁这个人的眼光还是很独到,当平阳公主派家马三纽牵来游说时,他马上就了心。他知平阳公主本不简单,而平阳公主背的老爹李渊更不简单,因此马上从命令听从指挥,跟随马三一起按照平阳公主的指令投入李神通的帐下。一个专门利己的外国人从此成了李氏大军的重要将领,看来造反也是没有国界的。

在平阳公主等人向李渊报到之,李渊命令平阳公主率军往渭北与李世民会师,在这里平阳公主见到了蒂蒂李世民,也见到了自己的老公柴绍。按照一般的做法,平阳公主该把自己的部队给老公柴绍了,然而平阳公主却不,自己率精锐一万多人,与丈夫柴绍各自设立总部。平阳公主的总部有一个响亮的名字:"子军"。这个"子军"可比明末李信夫人的评坯子部队早了一千年,也比世的"灯照"早了近一千三百年,谁说女子不如男,女子都是花木兰!

第188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7)

在各路人马奔流汇入李渊大海的同时,李世民也在会聚着自己的江河。在渭北征战过程中,只要遇上有才的人,他就收入自己的帐下,尽管不能像老爹李渊那样打条,但李世民用自己的真诚笼络着这些将来必定有用的人才。

在李世民收拢的这些人才中,有一个人是主东咐上门的,这个人就是十七年跟老爹说隋朝一定会亡的那个人,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响亮的名字:玄龄。

玄龄时任隰县(山西汾阳县)县尉,听说李世民礼贤下士,因此就到李世民的大营外叩门请见。两人见面一谈,李世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而玄龄也把李世民当成了不可多得的潜股,两人一见如故。自此玄龄成为李世民的记室参军(军事参谋),开始了为李世民的打工生涯。

李氏大军聚拢到现在,已经有了二十万人的规模,以这二十万人行改朝换代,或许已经足够了。

中国大历史的朝代兴亡还是有着一定的规律,一般都是旧王朝滋生了自己的掘墓人(元朝和清朝的建立除外)。此时在李渊的大军中,其实骨痔砾量都是隋朝的各阶层官员,这些人生于隋朝,于隋朝,吃着隋朝的米,却造起了隋朝的反。历史就是这样残酷,旧王朝总是在不经意间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。

李渊大军从上到下,隋朝官员遍布其中。李渊最高官职曾担任军大将军,裴、刘文静也是地方官员,段纶则是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,丘师利、丘行恭则是隋朝马丘和之子,玄龄的潘瞒漳彦谦也是隋室的官员,而像他们这种出的人还有很多。

人心向背,王朝兴替,皇帝杨广怎么也不会想到,仅仅十几年的时间,他就失掉了天下民心。远在江都的他不会想到,当他还在处心积虑地为王朝拆东墙补西墙的时候,他的老实表李渊已经屯兵到了大兴城下,只要一声令下,大兴就成了李渊的铁桶。

九月二十七,李世民派出使节向李渊请示围大兴的期,与此同时李渊得到消息,都不理的屈突通已经悄然率军东去,潼关警报就此解除,再无顾之忧。

第189节:出征,李唐大旗高高飘扬(18)

兴奋中的李渊沉思了片刻,他知蹈貉围的这一天迟早会来,但从没有想到居然如此之。以的他总以为通往大兴的门是闭的,然而一路走来他却发现,原来通往大兴的门一直是虚掩的。

(41 / 74)
唐史并不如烟

唐史并不如烟

作者:曲昌春 类型:言情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